近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重慶市加快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培育住建領域新質生產力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以智能建造、綠色建造、裝配式建筑為核心抓手,通過一系列重點任務與保障措施,推動住建行業轉型升級,為重慶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方案》明確,到2027年底,建成住建領域產業孵化創新平臺5個以上,推動建設新技術規?;瘧?0項以上,打造“AI(人工智能)+建造”應用場景3個以上;到2030年底,打造一批智能建造產業園區,培育西南地區住建領域優勢產業10個以上、新型建造領軍企業20家以上,現代建筑產業產值達到6000億元。
《方案》部署了工業化建造、綠色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產業化發展四大重點任務,覆蓋建筑全生命周期:
在裝配式建筑領域,《方案》提出推廣標準化設計與易建性技術,加快模塊化建筑發展,將裝配式樓板、預制樓梯等成熟技術納入6層及以上住宅建設要求,同時鼓勵集中連片農房采用裝配式建造技術;市政工程方面,推動明挖隧道、立交、軌道交通等項目采用全預制裝配式技術,探索工業化技術在工程邊坡、臨時道路等場景的應用;裝配式裝修則重點聚焦學校、醫院、人才公寓等公共建筑,發展整體衛浴、裝配式墻面等成套技術,聯動適老化產品與定制家居,助力裝修翻新改造。
《方案》明確推動建筑綠色低碳發展,推廣被動式技術與綠色設備,開展近零能耗建筑試點,結合城市更新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在綠色建材應用上,健全采信機制與信貸聯動制度,將綠色低碳建材要求納入綠色建筑標準,擴大在政府投資工程等項目中的應用比例;同時聚焦磷石膏等固廢綜合利用,完善再生產品技術標準,在市政道路、裝配式建筑等領域開展再生建材規?;瘧迷圏c。
智能化升級成為《方案》的重要發力點。一方面,完善全市BIM管理平臺與模型庫,推動3D激光掃描、虛擬現實與BIM技術融合,推行“一模到底”數字孿生應用模式,實現設計、建造全過程協同;另一方面,在房屋、市政、交通等項目中推廣建筑機器人,重點應用于“危繁臟重”場景,發展“單機自動化、多機協同化”作業,同時推動智能施工電梯、遠程塔吊等裝備落地,探索“機器人集群+數字孿生指揮平臺”智慧施工體系。此外,還將推進數字家庭、智慧小區建設,開展公共設施智能化改造,基于數字化城市運行中心開展城市體檢評估。
《方案》提出圍繞現代建筑設計施工、新型建材生產、智能施工裝備制造等5類重點產業,梳理產業鏈企業清單,通過“項目應用+產業孵化”機制,支持兩江新區、涪陵區等區縣建設特色產業園區,培育龍頭企業;推動傳統建筑企業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發展建筑機器人專業化施工隊伍,鼓勵企業參與標準制定與專利技術產業化;同時引導投資向智能建造、綠色建造領域傾斜,孵化專精特新企業與高新技術企業,布局空地一體、數字孿生等未來產業。
您即將離開“重慶市人民政府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