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5月31日,2024年重慶市六五環境日暨《美麗重慶建設行動計劃》解讀新聞發布會,在市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 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主持人
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處長 何涯
發布人
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陳衛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張睿
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林立
市住房城鄉建委二級巡視員 趙燕

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睿?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立?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市住房城鄉建委二級巡視員趙燕?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5月31日,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美麗重慶建設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于近期印發,并明確了高水平建設美麗重慶的重點目標和主要任務。
《行動計劃》指出,我市將打造天藍水清土凈的美麗重慶,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加強“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到2027年,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穩定在II類等。打好藍天保衛戰,進一步實施空氣質量改善行動,加強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確保優良天數比率穩定在90%以上。打好凈土保衛戰,保護好清潔的耕地,對耕地周邊污染源進行排查整治;依法對建設用地的土壤污染狀況開展調查評估,有污染的地塊沒有治理修復達標前不得用于開發建設,確保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在打造高標準全域“無廢城市”方面,《行動計劃》指出,到2027年,建成無廢小區、無廢學校、無廢工廠等“無廢細胞”5000個以上,覆蓋群眾的衣食住行;到2025年實現全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燒,更多固體廢物“變廢為寶”。
近年來,我市致力于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了積極成效,如植物界的大熊貓“崖柏”“銀杉”人工繁育野歸成功、發現4種全球新物種等引發社會各界積極反響。《行動計劃》指出,我市將打造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繼續堅持長江十年禁漁,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到2027年,建成生物多樣性觀測點100個,確保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數保護率不低于90%;加強縉云山等重要山體生態廊道保護,提質建設“兩岸青山,千里林帶”,讓“山城綠肺”更加清新。
重慶是超大城市,也是山城江城國際大都市。《行動計劃》指出,我市將積極探索治理新路子,打造全市域整體大美風貌,實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動,推進兩江四岸治理提升,讓老百姓身邊的濱江空間和山地生態公園越發多彩亮麗,努力讓“老”居民過上“新”生活;到2027年累計建成美麗城鎮市級樣板100個、巴渝和美鄉村1000個、巴渝和美院落10000個,建成一批充滿活力、留住鄉愁的美麗縣城和城鎮。
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行動計劃》指出,我市將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發展壯大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將豐富資源轉化為能源;推動“綠電”入渝,建成成渝“氫走廊”“電走廊”“智行走廊”;積極推廣新能源車,推動中心城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車和巡游出租車全部使用純電動汽車;到2027年,中心城區公交和巡游出租車純電動化比例達到55%以上,累計建成綠色工廠420家、綠色園區35個。
《行動計劃》要求,要嚴密構筑風險防控體系,牢牢守住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底線;要廣泛開展全民行動,構建共治共建共享格局;要持續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生態治理系統重塑,進一步提升美麗重慶建設水平。
到2027年,我市將建立美麗河湖150條
美麗河湖是指符合“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愿景,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流域要素系統保護取得良好成效,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實現人水和諧的河湖。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市以美麗河湖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由污染防治為主,向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要素系統治理、統籌推進轉變,推動河湖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水生態品質不斷提升,并形成了22個市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比如,九龍坡區跳磴河通過治理,從百姓戲稱的“龍須溝”變成休閑娛樂好去處;梁平區雙桂湖通過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再現“一湖碧水半湖荇”的美麗畫卷;開州區漢豐湖成為治理、保護、利用消落區生態環境的典范,獲評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陳衛表示,未來圍繞美麗重慶建設工作部署,我市將高標準謀劃、高水平推進美麗河湖建設:
一是加強整體統籌謀劃。系統謀劃整體部署河湖保護與建設,結合國家制定的參考指標和清單,細化制定我市指標體系、評價體系和工作推進體系,形成美麗河湖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確保到2027年,建立美麗河湖150條(個)。
二是推進河湖保護建設。指導區縣有針對性地實施水環境治理、生態緩沖帶建設、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濕地恢復與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措施,系統開展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推動河湖保持或恢復“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美麗景象。
三是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深入總結、凝練、宣傳美麗河湖建設經驗做法,不斷擴大美麗幸福河湖建設示范引領作用;深入挖掘美麗河湖生態價值,推動區縣綠色發展,把山水文章寫的更美更好。
已建成開放14個節點公共空間,貫通57公里濱江岸線
重慶是山環水繞、江峽相擁的山水之城,“兩江四岸”是重慶最具標志性和辨識度的城市區域,也是城市發展的主軸。實施“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是美麗重慶建設重要內容之一。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市按照“點上點靚、線上貫通、面上提升”的思路,統籌推進中心城區109公里“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目前已建成開放珊瑚公園、雅巴洞濕地公園等14個節點公共空間,貫通57公里濱江岸線,新增九龍灘驛站、北濱路隋棠書院等39處服務驛站,為廣大市民游客打造了高品質的親水空間,沿岸的城市整體風貌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趙燕表示,市住房城鄉建委將著力強化“主軸”功能,聚焦“空間組織軸、功能集聚軸、生態人文軸、形象展示軸”的城市主軸定位,堅持山水、建筑、灘涂、橋梁和燈光一體打造,推動濱水空間向腹地延伸,實現濱江區域的功能、業態、環境、服務整體提升,系統重塑山城江城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風貌。
著力抓好項目建設。圍繞2027年全面建成百公里濱江公共空間的目標,進一步強化規建管統籌協同,項目化、清單化推進重要區段和重點項目建設,提速實施大溪溝、李子壩等岸線治理提升工程,精心打造兩江四岸核心區“金角”“銀邊”,有序推進藝術灣、嘉陵濱江生態長廊建設,加快推動老鼓樓衙署公園、江北嘴金融中心、重慶美術公園、茄子溪音悅港等一批重大項目盡快出形象出成果。
著力完善配套設施。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會同沿江各區不斷完善濱江驛站、公廁、停車場、下江通道、標識標牌等配套公共設施,深入挖掘“兩江四岸”豐富的人文資源和商業潛力,抓好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強化文商旅高質量融合發展,著力營造宜居宜業宜游的良好環境,讓濱水空間早日回歸城市生活核心,真正實現惠民有感。
您即將離開“重慶市人民政府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