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賓: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朱江女士,重慶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新聞發言人余穎先生,中共廣安市委常委、廣安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張偉先生。
主持人:徐祖國
文字實錄
【徐祖國】 11:03?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近期,重慶市印發了《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為了讓記者朋友更為詳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我們邀請到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朱江女士,重慶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新聞發言人余穎先生,中共廣安市委常委、廣安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張偉先生出席今天的發布會,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關心的問題。
【徐祖國】 11:04? 今天的發布會有兩個環節,一是向大家介紹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相關的情況,二是回答記者朋友關心的問題。下面,首先有請朱江女士向記者朋友介紹《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有關情況。
【朱江】 11:04?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重慶都市圈的關心支持。近日,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同意,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印發了《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這是中西部第一個跨省域都市圈規劃。我從三個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規劃》的有關情況。
【朱江】 11:05? 一、《規劃》編制背景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強調,產業和人口向優勢區域集中是客觀經濟規律,要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提出在全國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要圍繞重慶主城培育現代化都市圈,推動廣安全面融入重慶都市圈。去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2021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明確要編制《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按照這些要求,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及相關部委的悉心指導下,川渝兩省市發展改革委借鑒國內外成熟都市圈建設經驗,廣泛調研、深入論證,會同重慶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和廣安市人民政府共同編制了《規劃》。
【朱江】 11:06? 二、《規劃》編制的主要考慮
《規劃》編制過程當中,我們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細化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目標任務,充分體現國家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戰略考量、基本要求、發展理念,重點把握了以下三個方面。
【朱江】 11:06? 一是堅持同城化發展理念。同城化是都市圈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規劃》緊扣“同城化發展”這一都市圈建設的核心要義,將“同城化”貫穿規劃全文,堅持以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范例為統領,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促進重慶中心城區和周邊城市同城化為主攻方向,聚焦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專業化分工協作、創新水平協同提升、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共保共治、統一市場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等重點,創新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持續推動重慶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努力把重慶都市圈建設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朱江】 11:07? 二是充分體現國家中心城市的輻射力影響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要提升重慶國家中心城市綜合能級和國際競爭力,強化協同輻射帶動作用,以點帶面、推動區域均衡發展。對內,重在“提質”,體現內涵式發展導向,進一步增強重慶主城都市區輻射力、帶動力,更好引領和帶動渝東北、渝東南“兩群”協調發展。
【朱江】 11:08? 對外,重在“擴面”,體現外延式發展導向,充分對接成都平原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川南經濟區、黔中城市群等川黔區域經濟發展布局,西北向聯動遂寧、內江、資陽等地一體化發展,北向聯動南充、達州、巴中等地一體化發展,西南向聯動瀘州、自貢、宜賓等地一體化發展,東北向聯動墊江、梁平、豐都、忠縣等地一體化發展,南向聯動遵義等黔北地區一體化發展,東南向聯動武隆等周邊區(市、縣)一體化發展,逐步擴大重慶中心城區對周邊地區的輻射范圍,顯著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朱江】 11:09? 三是全面深化川渝合作。一方面,《規劃》在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科技創新等方面與成都都市圈充分對接,推動“雙核”聯動、“雙圈”互動,共同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另一方面,《規劃》突出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以打破行政壁壘為突破口,聚焦川渝高竹新區、合廣長協同發展區等跨區域合作發展功能平臺,著力推動都市圈在規劃統籌、政策協調、協同創新、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為跨省域城市群、都市圈同城化發展積累經驗、提供示范。
【朱江】 11:11? 三、《規劃》主要內容
《規劃》是推進重慶都市圈建設的綜合性、基礎性、指導性文件,全文共12章35節。
(一)發展目標。《規劃》充分銜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及重慶市、廣安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了“十四五”及2035年遠景目標。到2025年,重慶都市圈發展能級邁上新臺階,重慶中心城區帶動周邊區(市、縣)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成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力大幅提升,協同創新能力取得重大突破,產業協作能力明顯增強,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生態環境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水平大幅提高,初步建成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重慶都市圈。到2035年,重慶都市圈重點領域同城化全面實現,綜合經濟實力、資源配置能力、市場主體競爭力大幅躍升,建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重慶都市圈。
【朱江】 11:14? (二)主要任務。包括八個方面。一是加快構建現代基礎設施網絡。強化門戶樞紐功能,構建重慶都市圈立體交通系統,暢通對外交通網絡,強化能源和水安全保障,形成互聯互通、功能完備、管理協同、便捷高效的現代基礎設施網絡。二是協同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共建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現代服務業高地,加快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推動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發展,構建重慶都市圈中心至外圍梯次分布、鏈式配套、緊密協作的產業格局。三是協同提升科技創新水平。集中力量共建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發揮西部(重慶)科學城引領作用,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加快建成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四是打造富有巴渝特色的消費目的地。合力提升消費供給能力,推動文化旅游合作發展,建設具有中國味、巴蜀韻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都市旅游目的地。
【朱江】 11:15? 五是共筑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推動生態共建共保,加強環境污染協同治理,以碳達峰碳中和引領綠色低碳發展,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六是提升開放合作水平。合力構建對外開放大通道,共享高水平開放平臺,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加快打造國際門戶樞紐,更好在西部帶頭開放、帶動開放。七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共建高標準市場體系,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探索形成更多創新成果和改革經驗。八是促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共享優質教育文化資源,打造健康都市圈,提升社會保障服務便利化水平,健全城市安全防控體系,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
【朱江】 11:15? 規劃的生命力在于實施。下一步,我們將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機制框架下,建立重慶都市圈聯席會議機制,圍繞《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任務和重大工程項目,按照突出年度特征、聚焦跨區域跨領域、清單制項目化推進的原則,細化實化目標任務和責任主體,一體推進重慶主城都市區和重慶都市圈建設,確保《規劃》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徐祖國】 11:16? 好的,謝謝朱江女士。下面進入今天發布會的提問環節,請記者朋友圍繞關心的問題提問。
【新華網記者】 11:16? 我們知道這次重慶都市圈的范圍大家也比較關注,能介紹一下這次范圍是怎么確定的,基于一些什么樣的考慮?謝謝!
【余穎】 11:17?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推動廣安全面融入重慶都市圈。在編制《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的時候,依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自然資源部《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規程》,以“一小時通勤圈”為基礎,同城化發展為標尺,關注兩個重要條件,一是利用企業資金互投、手機信令、通勤率、客貨運交通流等大數據,從經濟聯系強度、人口流動規律和范圍、交通可達性、產業協同合作等方面進行細致分析和謀劃;
【余穎】 11:17? 二是對接在編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和《重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尊重城市群、都市圈發展規律,經反復研究論證,征求各方的意見,最終確定重慶都市圈的范圍。這個范圍就包括了重慶主城都市區21個區,和四川省廣安市行政轄區全域,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有2440萬人。謝謝!
【徐祖國】 11:18? 謝謝余穎先生。請大家繼續提問。
【華龍網記者】 11:18? 《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中提出“支持廣安加快與重慶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著力打造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我的問題是:下一步廣安將有哪些具體措施來融入重慶都市圈?謝謝。
【張偉】 11:19? 謝謝這位記者對廣安的關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將廣安市全域納入規劃范圍,使得廣安成為全國唯一全域納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級市。長期來看,廣安都接受重慶超大城市、作為經濟中心的輻射,廣安與重慶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有先天條件和發展基礎。
【張偉】 11:20? 空間距離上,廣安是四川離重慶中心城區最近的地級市,到“兩江四岸”的距離比渝東北、渝東南的很多區縣都近,川渝高竹新區到中心城區的距離比很多主城區還近。交通通勤上,渝廣之間僅1小時車程;渝西高鐵建成后,廣安站到重慶中心城區僅20分鐘。
【張偉】 11:21? 經濟融合上,廣安50%工業配套重慶,60%游客來自重慶,70%以上的農副產品銷往重慶,每年有大量人員在重慶購房、上學、就醫。
去年召開的廣安市第六次黨代會提出堅定實施“同城融圈”戰略,明確“全域全程全力融入重慶都市圈,打造與重慶中心城區同城化示范區,建設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區”目標。下一步,我們將從以下方面聚焦聚力。
【張偉】 11:22? 一是在健全同城化合作機制上取得突破。與重慶市有關區縣和部門落實好重慶都市圈聯席會議機制,常態化對接協商,共同推動重大任務、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大改革。創新規劃協調、政策協同、成本共擔、利益共享等機制,提高政策制定上的統一性、規則上的一致性、執行上的協同性。二是在“共建軌道上的都市圈”上取得突破。加快推進渝西高鐵,研究論證重慶渝北至廣安鐵路項目,規劃建設廣渝快速通道,開行鐵路公交化列車、跨區域城際公交,形成到重慶中心城區“半小時通勤圈”。加快建成廣安機場,融入成渝世界級機場群。
【張偉】 11:22? 三是在協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上取得突破。大力發展汽摩零部件、新能源汽車、綠色化工材料、玄武巖纖維新材料、化學藥、原料藥等產業,加快建成重慶先進制造業集群配套基地。深化農業全產業鏈合作,共建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區,打造全國火鍋產業基地,共塑都市圈優質農產品品牌。整合利用紅色、生態、人文、三線遺址等資源,共同打造精品旅游品牌和線路,共建富有巴渝特色的消費目的地。
【張偉】 11:23? 四是在推進公共服務同城同標上取得突破。爭取重慶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廣安延伸,推進公共設施共建共享,政務服務聯通互認、就業服務同城待遇、市場體系同標共建、城鄉居民戶口通遷、社會保險接軌銜接、社會治理聯動協作,提升公共服務一體化便利化水平。五是在共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上取得突破。攜手毗鄰地區建設特色城鎮,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共同繪就城市和鄉村各美其美的新畫卷。謝謝!
【徐祖國】 11:23? 謝謝張偉先生,請繼續提問。
【人民網記者】 11:23? 重慶主城都市區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雙核”之一和重慶都市圈的主體,如何發揮好龍頭帶動作用,更好地輻射聯動周邊區域發展?謝謝。
【朱江】 11:24?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剛剛記者朋友提問當中提到了“雙核”,我在剛才介紹中也提到了“雙核”聯動、“雙圈”互動。我首先解釋一下“雙核”和“雙圈”,“雙核”,指的是重慶主城都市區和成都市。“雙圈”,指的是重慶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
【朱江】 11:24? 重慶主城都市區作為重慶都市圈的主體,我們將把握要素流動和產業分工規律,強化重慶中心城區極核功能,做大做強重慶主城都市區,全面提升重慶主城都市區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加快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大都市。具體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朱江】 11:25? 一是強化交通樞紐功能。充分發揮國際航空樞紐、國家級鐵路樞紐、內陸國際物流樞紐作用,打造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加快集聚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各類要素,更好帶動周邊地區發展。二是強化產業帶動。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聯動周邊城市共建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西部金融中心、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快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不斷壯大綜合經濟實力,增強經濟輻射力、影響力。
【朱江】 11:26? 三是強化科技引領。深入推進以大數據智能化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協同推進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構建富有活力的創新體系,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打造成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誕生地和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四是提升開放能級。持續增強國際門戶樞紐功能,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充分發揮兩江新區、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國家級平臺內陸開放窗口作用,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不斷提升集聚和配置高端資源要素的能力。
【朱江】 11:26? 五是提升城市品質。推動重慶中心城區瘦身健體,重塑國際化山水都市風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爭創國家醫學中心、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營造一流人居環境,使高品質生活成為提升重慶中心城區能級的助推力。
【朱江】 11:27?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推進重慶主城都市區、成都市“雙核”聯動聯建和重慶都市圈、成都都市圈“雙圈”互動。一是推進“雙核”聯動聯建,聚焦交通基礎設施、現代產業體系、科技創新資源、城市服務功能和社會公共政策“五個互聯互通”,項目化、清單化推進任務落地,共建現代化國際都市,增強“雙核”在全球范圍集聚和配置高端要素的能力。二是推進“雙圈”互動,加快重慶西擴、成都東進,協同引導重慶和成都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沿成渝主軸疏解,推動重慶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相向發展。三是建立聯動聯建合作機制,成立工作專班,通過“共建共投”“相向協作”“共同爭取”等合作方式,協同謀劃一批合作事項。謝謝!
【徐祖國】 11:29? 謝謝,請繼續提問。
【重慶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 11:29? 此前重慶市委五屆八次全會明確了重慶主城都市區“一心一核四同城四支點四橋頭堡”的空間格局,廣安納入重慶都市圈后,空間布局上是如何考慮的?
【余穎】 11:30?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要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優勢互補、分工合理、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剛才朱主任講到重慶都市圈既然是一個圈,那么肯定有個核心,然后再加上周圍對它的支撐,就是這樣一個結構、一個格局。這個核心我們市委五屆八次全會明確了重慶主城都市區從城市中心向外圍依次形成這樣一個格局,最核心的是長嘉匯,就是長江和嘉陵江交匯的地方,這個有50平方公里,這是我們中心城區里面的那個“一心”,就是重慶的主中心。
【余穎】 11:31? 第二個層級就是中心城區,這個中心城區是有5467平方公里,這是我們整個重慶都市圈的核心,所以稱之為“一核”。再往外圍主城都市區減去中心城區,統稱為主城新區,主城新區里分為了幾個層次,就是四個同城化先行區、四個支點城市、四個橋頭堡城市。在這個基礎上,為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以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就將廣安納入規劃范圍,與重慶主城都市區一體化規劃,將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區帶動周邊區市共同發展的空間格局,進一步完善區域城鎮體系,與成都都市圈共同形成雙城引領的多中心網絡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余穎】 11:31? 其中,中心城區規劃定位為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進一步強化輻射帶動作用;廣安非常突出,規劃定位為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地位是非常高的,進一步要加快推動與重慶中心城區的同城化發展。剛才談到的四個同城化先行區就是璧山、江津、長壽、南川,規劃定位為中心城區功能疏解承接地,要率先實現與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剛才提到的支點城市就是涪陵、永川、合川、綦江-萬盛定位為中心城區向外輻射的戰略支點,提升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和對外開放的能級,建設區域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和公共服務中心,打造輻射周邊的活躍增長極。
【余穎】 11:32? 榮昌、大足、銅梁、潼南規劃定位為聯動成渝、聯結城鄉的橋頭堡城市,發揮樞紐紐帶作用,做強優勢制造業集群,增強人口和要素資源吸引力。廣安納入重慶都市圈以后,將同主城新區的12個區一起,共同形成重慶都市圈更寬廣的發展空間和更厚實的發展腹地。謝謝!
【徐祖國】 11:33? 謝謝,記者朋友還有問題嗎?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11:33? 我們知道這次《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對川渝高竹新區的發展作了專門規劃,而且川渝高竹新區作為都市圈內聯系最緊密一個毗鄰地區的發展平臺,請問川渝高竹新區下一步有哪些打算?目前取得了哪些進展?謝謝。
【張偉】 11:34? 謝謝記者朋友長期以來對川渝高竹新區的關注支持。川渝高竹新區是2020年12月由兩省市政府共同批準成立,是兩省市合作共建10大功能平臺中起步較早、基礎最好的新區,也是全國唯一的跨省域共建新區,承擔著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重大使命。一年多來,廣安市與渝北區聚焦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試驗區、產城景鄉融合發展示范區、重慶中心城區新型衛星城三大定位,推動新區開發建設取得了良好開局。具體來講:
【張偉】 11:34? 一是一體運行管理。兩地采取一體化推進新區開發建設,形成了新區共投、共建、共享的利益分配機制。二是一體規劃布局。跨行政區編制新區概念性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和產業、交通、城市設計等規劃,實現了規劃一幅圖、全域一張網。
【張偉】 11:35? 三是一體協作配套。連接重慶中心城區的南北大道三期、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項目加快推進,川渝科創基地、產業創新中心等配套項目全面啟動,與重慶工貿職院等達成了入駐協議,跨省運行的城際公交專線已開通,水電氣等要素資源打破行政區界限,實現同城同價。四是一體改革創新。兩省市出臺支持新區改革創新發展28條政策措施,成功組建全國首個跨省域一體運行的稅費征管服務中心、供電服務中心等,初步構建起經濟活動“5個一體化”、社會事務“3個屬地化”和18個重點領域協同改革經驗成果。
【張偉】 11:36?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推進新區從戰略前沿、改革前沿邁向高質量發展前沿。一是聚力基礎設施成勢見效。加快川渝路二期、重慶路二期等項目建設,構建綜合交通網絡,同步推進水利、能源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二是聚力主導產業成勢見效。主攻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及核心零配件,引進龍頭鏈主企業,加快構建分工高效、優勢互補的現代產業體系。
【張偉】 11:37? 三是聚力城鄉融合成勢見效。統籌產業園區、生活社區、商貿街區、文旅景區建設,加快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四是聚力“兩區改革”成勢見效。以稅費征管2.0版本、用地統一管理等為突破口,縱深推進18個重點領域改革事項,全力打造跨區域協作高水平樣板,為全國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謝謝!
【徐祖國】 11:37? 謝謝張偉先生。如果大家圍繞重慶都市圈建設這塊還有什么問題可以和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廣安市政府聯系,也可以和市政府新聞辦聯系,我們積極為大家提供相應的信息服務。今天的發布會就到此結束,謝謝三位發布人,也謝謝記者朋友,再見!
您即將離開“重慶市人民政府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