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重慶加快建設交通強市成效。市交通運輸委主任何慶介紹,“十四五”時期,“2小時重慶”交通圈基本建成,全市年均交通投資邁上1000億元臺階,綜合交通網規模達到19.4萬公里。
構建通達全球的立體交通網絡
“十四五”期間,重慶全力提升開放通道能級,構建起陸海空多式聯運的國際物流大通道體系,加快形成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的良性發展格局。
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上,重慶形成南向3條鐵路通道、10條高速公路通道格局,聯通全球127個國家和地區的574個港口,鐵海聯運精品快線班列全程運輸時效提升超30%?!笆奈濉币詠?,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累計運輸貨物箱量、貨值年均增長約30%,居沿線首位。
向北,絲綢之路經濟帶為重慶打開了通往歐亞大陸的便捷之門。目前,中歐班列(成渝)線路已增至50余條,有效覆蓋了歐亞120余個城市節點,累計開行量突破2.2萬列,占全國開行總量的30%以上,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的領先地位。
向東,依托長江黃金水道,重慶與沿海地區的聯系更加緊密,先后開通了重慶港至寧波舟山港的萬噸級輪船江海直達航線,以及重慶至上海的商品車滾裝快線。港口貨物吞吐量由“十三五”末的1.65億噸增長到2.3億噸、增長39%。值得一提的是,周邊地區貨物經重慶港中轉的比例由45%提高到50%,全市外貿進出口貨物運量中有92%通過水運完成。
航空樞紐能級也大幅躍升,江北國際機場建成投用第四跑道和T3B航站樓,成為中西部地區首個、全國第三個擁有4條跑道同時運行的機場,在飛國際(地區)客貨運航線50條,有效聯通歐洲、北美、大洋洲等全球主要區域。民航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55億元,客貨吞吐能力分別提升至8000萬人次、120萬噸。
內陸綜合樞紐功能日益完善
重慶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內陸綜合樞紐功能日益完善。
全市綜合交通網規模達到19.4萬公里,較“十三五”末新增約1.4萬公里。鐵路營業里程達到3130公里,其中高鐵達到1356公里,增長62%;重慶東站建成投用后,中心城區到黔江的時間縮短至1小時。重慶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702公里,徹底結束城口不通高速的歷史,實現了“縣縣通高速”。
積極探索內河航運的創新模式。今年7月,重慶按照“五定”班輪模式,創新開行江津珞璜港—萬州新田港、中心城區果園港—云南水富港等8條“千里輕舟”貨運班輪航線。兩個多月來,已累計開行188個航次、完成貨運量58.2萬噸,物流成本下降25%。
城市出行服務全面升級。通過構建“快干支微”公交網絡,實現公交站點500米全覆蓋,“軌道上的都市圈”加速構建,運營里程達567公里,最高日客流量突破615萬人次?!坝蹇齑a”實現全市一碼通乘,每日公共交通出行量超1000萬人次,1小時優惠換乘每年為市民節約8億元。
交通建設惠及廣大農村地區。重慶累計投入332億元,新建1.6萬公里農村公路,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6.8萬公里,路網密度位居西部第一。全市786個鄉鎮中,已有684個鄉鎮通達三級及以上公路,行政村通硬化路實現100%全覆蓋,98%的村民小組通硬化路。所有行政村都已通客車、通快遞。
立體交通助力高質量發展
國際大通道的暢通,讓重慶的開放型經濟迸發出強勁活力。目前,全市65%以上GDP集中在沿江地區。全市150萬噸年貨運量的產業園區中,60%具備鐵路運輸服務,2024年全市鐵水聯運貨運量占比達10%,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降至13.4%。
便捷的物流體系,也為農村產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2020年至2024年,重慶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從11.31億件躍升至23.62億件,年均增長20%,支撐網絡零售額從1350億元增至2282億元。農村地區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長高達55%。
高鐵的開通,更是為區域協調發展按下了“快進鍵”。2022年6月,鄭渝高速鐵路全線開通運營,結束了渝東北云陽、奉節、巫山不通鐵路的歷史,中心城區至巫山的出行時間從6小時大幅縮短至2小時。今年6月,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開通運營,使南川、武隆、彭水、黔江告別了不通高鐵的歷史。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背景下,交通一體化推動兩地融合發展。“十四五”以來,川渝間新增鐵路、高速公路、水運省際通道8個,累計達到30個、增長36%。成渝間高鐵動車日均開行達102對,開行頻次從每20分鐘開出一列,縮短至平均每5至10分鐘開出一列。兩地開通跨省城際公交26條,基本實現川渝毗鄰地區全覆蓋。預計到2027年成渝中線高鐵建成通車后,重慶與成都之間將實現50分鐘可達。
展望未來,重慶交通建設將邁向更高質量發展階段,為國家重大戰略的深入實施提供有力支撐。下一步,重慶將繼續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預計到2027年,隨著成渝中線、渝西、渝萬、成達萬4條高鐵的建成通車,“2小時重慶”交通圈將全面建成,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交通保障。
您即將離開“重慶市人民政府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