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國潮出海·鏈動東盟”為主題的2025東盟國際優品暨川渝老字號嘉年華,在江津區圓滿落幕。為期5天的活動吸引了約50萬人次到場參與,直接帶動線上線下消費超5000萬元,間接拉動全域消費超6億元。

2025東盟國際優品暨川渝老字號活動中,企業簽約現場。受訪者供圖
帷幕雖落,回聲悠遠。記者觀察梳理發現,這場嘉年華如同一扇生動的窗口,折射出了江津區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構筑“買東盟、賣全國,買全國、賣東盟”的生動實踐。
先搭“運輸網”
陸海新通道幫江津“貨通東盟”
從江津南下東盟,距離超過2000公里,要構建雙向通道,物流是基礎。
“我們在內陸,能夠與東盟產生緊密聯系,核心在于織密網絡、提升能級。”江津區相關負責人說,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主樞紐,江津已織起“四向通”的網絡:往西,接中歐班列;往南,開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重點培育中老泰冷鏈班列品牌;對內,連接成渝貨運班列,經珞璜港走江海聯運,能通全球127國、571個港口。
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為通道建設注入了強勁動能。重慶港水運口岸開放擴大至珞璜港,獲國務院批復;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被納入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推動通關效率持續提升,物流成本顯著下降。
“通道能級的跨越式提升,讓我們與東盟的經貿合作有了更多可能。”江津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說,江津推動泰國進口紙漿、火鍋食材、老撾香蕉等“運貿一體化”特色班列穩定運行。截至今年10月22日,江津班列累計開行5581列,運輸標箱超27.9萬箱,貨值超291億元。其中與東南亞國家的外貿貨物運輸量高達3.5萬標箱。

香蕉專列。受訪者供圖
再推“江津造”
米花糖、定制農機暢銷東南亞
通道是“動脈”,特產就是“活血”。此次嘉年華活動上,30余家江津企業亮出“家底”:韓氏瓦缸、四面綠針等非遺美食、富硒特產吸睛;威馬農機盯著東南亞山地,改輕農機重量、調耕作深度;萬虎摩托在東南亞、南美賣得火,還擠進非洲商用前三。

嘉年華活動的外貿展區。受訪者供圖
在數字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江津區鼓勵企業主動求變,通過產品創新、營銷變革和管理升級,不斷拓展國內外市場空間。“我們欣喜地看到,‘江津造’正以‘技術適配+精準服務’的組合拳,成功打開東南亞、非洲、歐洲等市場,成為區域外貿增長的重要引擎。”上述負責人說。
進口端同樣不遑多讓。嘉年華現場飄香的榴蓮、鮮艷的車厘子、飽滿的火龍果,多數來自雙福國際農貿城。數據顯示,2024年,該農貿城進口水果交易量達16.2萬噸,同比增長36.47%,交易額達32.37億元。
“我們正全力打造東盟農產品集散高地。”該負責人展望,隨著重慶西部(東盟)農產品冷鏈分撥中心項目的推進,今年底11萬立方米凍庫將建成投用,屆時雙福國際農貿城總冷鏈庫容將達34萬立方米,“進口水果、凍品分撥能力將實現又一次飛躍。”
升級“新玩法”
從“賣貨給東盟”到“在東盟建廠”
江津外貿早不滿足“只賣貨”。今年9月,威馬農機泰國生產基地正式投產,標志著江津企業從“賣產品”到“布產業”的關鍵跨越。未來,該基地將重點覆蓋東南亞和歐洲市場,實現本地化生產與快速交付。

外國客商調研雙福國際農貿城。受訪者供圖
“從‘產品出海’到‘產業出海’,江津外貿正在進行一場深刻的生態升級。”江津區相關負責人解釋。
在平臺建設上,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圍繞先進成套裝備、先進材料、現代物流及供應鏈服務三大主導產業精準招商。
在政策支持上,不僅落實運價下浮、退稅試點等物流優惠,還積極組織企業參加“西博會”“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大型展會,舉辦各類跨區域經貿推介活動,為企業搭建廣闊的溝通橋梁。
企業的本地化深耕,也讓“出海”更具深度與韌性。萬虎工業在坦桑尼亞設立配送中心,使庫存周轉率提升40%;昌明摩托在莫斯科建立服務中心,承諾24小時技術響應;科馬工貿的產品網絡已覆蓋120余個國家和地區,海外銷售貢獻率超過80%。
這種“國內研發、海外服務、本地運營”的深度融合模式,正推動江津品牌在全球市場深深扎根。
2024年,江津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85億元,總量居全市第六;實際使用外資4762萬美元,同比大幅增長325%,總量及增速均位列全市前茅;有外貿進出口實績的企業已突破150家。
“下一步,我們將以建設主城都市區生活服務基地、巴蜀特色消費目的地、生活服務環境標桿地和東盟消費資源集聚地‘四地’為載體,爭創重慶市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并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年開行量突破2000列大關。”江津區相關負責人信心滿滿。
您即將離開“重慶市人民政府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