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一紙規劃構建起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骨架。隨著機制破題、項目共建、品牌“破圈”,這條“走廊”吸引著越來越多人,讓川渝攜手走向世界舞臺。9月24日,記者從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獲悉,截至今年7月,重慶全市共接待國內游客2.79億人次,同比增長8.1%。
市人大教科文衛委的調研報告指出,我市以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為總牽引,與四川協同推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初見成效。與四川共同印發推進方案,支持建立資陽大足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等多個示范點項目。印發《重慶市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年)》,迭代構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四梁八柱”。項目建設持續推進,今年市級重點文旅項目共46個,已完成投資39.41億元。文旅特色持續彰顯,開展“跟著春晚游重慶”等活動,曝光量超30億人次。截至今年7月,全市共接待國內游客2.79億人次,國內游客消費2976億元,同比增長11.1%。重慶連續四年榮登“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榜首。
今年8月以來,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圍繞協同推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組聚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中的都市旅游核、成渝古道文旅景觀帶、長江三峽文旅景觀帶、風情武陵文旅景觀帶等部分重點項目,發現當前我市重點項目在統籌謀劃、加快推進、特色打造、產業發展、要素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內容,對推動兩地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將文旅產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對此,調研組建議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納入我市“十五五”規劃專項規劃,整合各類優質文旅資源,將各類文旅項目連點成串、串珠成鏈,凸顯重慶辨識度,積極爭取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納入國家“十五五”規劃。加強文旅融合,共建巴蜀優秀傳統文化研究機構,培育巴蜀文旅走廊重點項目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標志性成果。推動產業深度融合,將巴蜀文旅走廊打造成為世界文旅品牌,發揮重慶雄奇山水、紅色基因、民族文化等資源優勢,聚力培塑都市旅游、壯美三峽、武陵風情等文旅IP。強化品牌辨識度,提煉川渝共推的旅游口號、品牌標識,形成更多兩地共推共用的旅游品牌和精品游線,加快構建入境旅游“渝進蓉出”“蓉進渝出”機制,將重慶打造為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和中轉地。
您即將離開“重慶市人民政府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