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5年多來,川渝兩省市建設雙城經濟圈成效如何?
10月22日,市統計局公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五周年成就綜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0—2024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連跨兩個“萬億元臺階”,其中在2021年邁上7萬億元臺階、達到7.5萬億元;在2023年邁上8萬億臺階、超過8.2萬億元;截至2024年達到8.7萬億元,占全國比重為6.5%,占西部地區比重30.3%,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4%,增速高于全國0.5個百分點。
產業基礎持續夯實
產業高質量發展是5年多來雙城經濟圈發展的最大亮點。截至2024年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6202.2億元,年均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31248億元,年均增長5.2%;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49742.8億元,年均增長6%。
在經濟要素支撐下,人口集聚效應顯現。在2024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常住人口規模為9853.5萬人,占全國總人口比重為7%。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持續增強,2024年實現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達17.5萬億元,年均增長9.6%,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達16.7萬億元,年均增長12.6%。
“雙核”引領強化“雙圈”互動
《報告》顯示,近年來,川渝兩省市突出成都、重慶“雙核”引領,強化“雙圈”互動,統籌推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形成“以大帶小、以點帶面、以城帶鄉”協同發展新格局。
截至2024年底,成都都市圈、重慶都市圈經濟總量分別突破2.9萬億元、2.6萬億元,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總量比重分別超過34%、30%。
在“雙核”帶動下,截至2024年底,四川省地區生產總值超2000億元的市(州)有9個,地區生產總值超500億元的縣(市、區)有36個,重慶市地區生產總值超500億元的區(縣)有26個。
目前,川渝兩地共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等4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建成我國第三大汽車產業集群。2024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業增加值為24230.1億元,年均增長5.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4萬億元,年均增長5.8%。
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近年來,川渝兩省市還聚力改革突破、開放賦能,加快提升內聯外通水平、建設內陸開放綜合樞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截至2024年底,川渝兩地鐵路運營總里程超9700公里、高鐵總里程超3300公里,5年間川渝間鐵路往來貨運量累計超過7700萬噸;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達全球126個國家(地區)、548個港口,中歐班列(成渝)覆蓋歐亞120多個城市節點,累計開行超3.6萬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貨物進出口總額為1.7萬億元,年均增長6.9%。
《報告》顯示,隨著川渝兩省市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兩地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提升,高品質生活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5年多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新增城鎮就業人員累計超過700萬人,截至2024年底,重慶、四川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9713元、34325元,年均分別增長6.5%、6.8%。
您即將離開“重慶市人民政府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