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五年多以來,川渝兩省市建設雙城經濟圈成效如何?10月22日,市統計局公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五周年成就綜述報告》(下稱《報告》),一起來看。
《報告》稱,5年多來,川渝兩省市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重慶市委“一號工程”和四川現代化建設總牽引,結合兩地實際,扎實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帶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
其中,在2020-2024年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連跨兩個“萬億元臺階”,在2021年邁上7萬億元臺階、達到7.5萬億元,在2023年邁上8萬億元臺階、超過8.2萬億元,截至2024年達到8.7萬億元,占全國總產值比重為6.5%,占西部地區比重為30.3%,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4%,增速高于全國0.5個百分點。
5年多以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邁上兩個“新萬元臺階”,在2021年突破7萬元、達到7.6萬元,在2023年突破8萬元、接近8.4萬元,截至2024年達到8.8萬元,年均增長5.3%,增速高于全國0.5個百分點。同時雙城經濟圈的財政實力持續提升,在2024年達到5632.1億元,比2019年增加1455.7億元,年均增長6.2%。
產業基礎持續夯實,產業規模發展壯大,是近年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的寫照。截至2024年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6202.2億元,年均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31248億元,年均增長5.2%;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49742.8億元,年均增長6%。
在經濟要素支撐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人口集聚效應顯現。在2024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常住人口規模為9853.5萬人,比2019年增加43.5萬人,占全國總人口比重為7%。另外雙城經濟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亦持續增強,在2024年雙城經濟圈的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達到17.5萬億元,年均增長9.6%,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達到16.7萬億元,年均增長12.6%。能源供給保障方面,隨著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建成投用,千億方天然氣生產基地加快建設,在2024年川渝兩地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達到6202.8億千瓦時,是2019年的1.4倍,規模以上天然氣產量達到830.2億立方米,是2019年的1.5倍。
《報告》表示,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川渝兩省市突出雙核引領、強化雙圈互動、促進兩翼協同,統籌推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形成“以大帶小、以點帶面、以城帶鄉”協同發展新格局。其中,截至2024年底,成都都市圈、重慶都市圈經濟總量分別突破2.9萬億元、2.6萬億元,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總量比重分別超過34%、30%,成渝中部地區經濟總量達到近1.4萬億元。
截至2024年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09%,年均提高0.87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24%,年均提高0.52個百分點。截至2024年底,四川省生產總值超2000億元的市(州)有9個,地區生產總值超500億元的縣(市、區)有36個,重慶地區生產總值超500億元的區(縣)有26個。
《報告》表示,近年來川渝兩省市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強協同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截至2024年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累計取得有效發明專利達22.8萬件,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3500億元,兩地共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特色消費品等多類萬億級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建成我國第三大汽車產業集群,2024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業增加值為24230.1億元,年均增長5.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4萬億元,年均增長5.8%。
另外,川渝兩省市還聚力改革突破、開放賦能,加快提升內聯外通水平、建設內陸開放綜合樞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截至2024年底,川渝兩地鐵路運營總里程超9700公里、高鐵總里程超3300公里,5年間川渝間鐵路往來貨運量累計超過7700萬噸;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達全球126個國家(地區)、548個港口,中歐班列(成渝)覆蓋歐亞120多個城市節點,累計開行超3.6萬列。截至2024年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貨物進出口總額為1.7萬億元,年均增長6.9%,其中,出口額、進口額分別達到1.1萬億元、0.6萬億元,年均分別增長8.1%、5.1%;在2020-2024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際使用外資額累計225.5億美元,對外投資總額累計超過113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完成額累計327.7億美元。
《報告》表示,隨著近年來川渝兩省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提升,高品質生活底色更亮、成色更足。5年多以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新增城鎮就業人員累計超過700萬人。截至2024年底,重慶、四川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9713元、34325元,年均分別增長6.5%、6.8%;長江干流川渝段年均水質連續多年保持為優,跨界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
您即將離開“重慶市人民政府網站”
